2008年2月7日

3個爹娘1個娃 基因改造新生命

3個爹娘1個娃 基因改造新生命
聯合 更新日期:2008/02/06 09:10 編譯陳世欽報導

英國新堡大學研究人員已經培育出各含有1男2女基因的10個人類胚胎,可能在3年內育出英國首見的基因改造嬰兒。

英國每日電訊報5日報導,這樣的胚胎若發育為新生兒,將有3個「親生」父母,在倫理上勢必會受衛道人士強烈批判,卻可為有效治療各種基因性重症,首度帶來實在的希望。

由於取得了如此重大的進展,英國華頓爵士(Lord Walton)特別提出「人類生殖暨胚胎法案」的修正條款,使這種激進療法可不需國會批准,直接由人類生殖暨胚胎管理局核准即可。英國政府4日否決這項條款,但保證近期內將問題交付公眾討論。

新堡大學的鄧布爾(Doug Turnbull)教授希望,研究團隊來日能結合試管嬰兒技術及細胞手術,據以一舉掃除有缺陷的細胞粒線體所引起的各種疾病,包括肝臟衰竭、類似中風的發作、失明、附帶癲癇的心智障礙、肌肉衰弱、糖尿病、失聰。華頓表示:「鄧布爾發現,這種方法絕對可行。以這種方法培育的老鼠胚胎發育十分正常。」

研 究人員對這10個單細胞胚胎順利進行前述移植後,讓它們發育5天,深入分析其中一個胚胎後,證實移植非常成功。老鼠實驗結果顯示,他們可以育出含有新粒線 體,而且不會罹患各種重症的幼鼠。研究人員期望在確定這種技術安全而有效後,得予推廣。鄧布爾表示:「我們希望3年後上路,不想再等另一個3年。」

這項新技術有如更換一台電腦的電池,不會影響硬碟,亦即足以決定整體外觀及其他特徵的核心基因。如此一來,即使一名婦女患有某種疾病,也不會遺傳給子女。它的另一項特色是,不涉及複製成年人,而是在一對夫婦的基因結合並孕育新生命之前,將它們移植。

億噸北太垃圾堆 逼近台灣中

億噸北太垃圾堆 逼近台灣中
中時 更新日期:2008/02/06 04:39  潘勛綜合報導

 北太平洋有面積遼闊的人造塑膠廢棄物,堪稱世界最大的垃圾堆,因為不停打轉的水下洋流而羈留在原地,範圍始自美國加州外海500海里處,一直延伸到日本海岸,目前正引起科學界的注意,想了解它對生態系統及人類健康的影響。發現這種海上垃圾堆的美國海洋學家莫爾相信,目前有大約1億噸的垃圾漂浮物正在北太平洋地區打轉,通稱為「太平洋大垃圾區」或者「垃圾渦流」,以夏威夷群島為中心,分為東、西兩大塊。

 莫爾航經垃圾流 走了約7天

 以前是航海家的莫爾1997年湊巧發現這片垃圾海,當時他放棄由洛杉磯到夏威夷的遊艇航海比賽,船隻駛入「北太平洋渦流區」。當地因為幾乎沒有風,高壓系統極為強烈,以至於洋流緩慢,航海人通常避開當地。

 莫爾發現自己置身垃圾之中,船隻走了一天又一天還沒走完,感到非常驚訝;他接受專訪時表示,每次他到船舷畔,就看到垃圾流過去,人類已經汙染這麼廣大的海面,他的船走了大約7天才走完。

 莫爾原本由家族的石油產業繼承到大筆遺產,發現北太平洋垃圾渦流之後,毅然放棄經商的利益,獻身擔任環保人士,而且成立「亞爾蓋利塔海洋研究基金會」。

 莫爾4日表示,除非消費者減少使用拋棄式塑膠物品,否則太平洋垃圾渦流未來10年面積會擴大一倍。

 「亞爾蓋利塔海洋研究基金會」研究主任艾利克森表示,大家本來以為北太平洋垃圾渦流像個塑膠垃圾形成的島,人類幾乎可以行走其上,但事實不然,垃圾渦流更像是「塑膠濃湯」,無止無盡,未來面積可能有兩個美國本土那麼大。

 塑膠產品耐力強 50年難分解

 以往垃圾進入大洋渦流區後會自然分解,但是現代的塑膠產品耐力極強,以至於目前在北太平洋垃圾渦流裡還找得到50年前的成品。垃圾渦流兩成來自船舶及油井,其他的則來自環太平洋陸地。

 莫爾表示,那片垃圾海呈半透明狀,而且位置就在水面底下,以至於人造衛星拍攝不到,只能由船舷往外才能看到;它們在陽光照射下持續分解。

 艾利克森博士表示,小的塑膠分子的作用就像海綿,會吸住許多流到海洋的人造危險化學物質如碳氫化合物及DDT。接下來那些東西會進入食物鏈。人類曾在死掉的海鳥體內發現簡易香菸打火機、牙刷、塑膠針筒,而海鳥會誤以為那是食物而加以吞食。

 艾利克森說,人類垃圾進入海洋,再進入海洋動物體內,最後則重現於人類的餐盤,事實就這麼簡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