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是溫暖的避風港,此外若還能擁有一群守望相助的好厝邊,一定可以住的既安全又安心。

1960年代隨著聯合國發展社區運動,台灣政府也在各地推廣活絡社區的發展活動,甚至提出社區總體營造計劃,希望藉此提升國民居家環境,推動政策的 過程中也無形提升大家對於「住」的條件需求:便捷的交通、良好的生活機能、公共空間的活動設施等都已形成租屋、購屋時的重要考量。

但隨著美學創意的興起,上述居住條件似乎仍無法滿足建築師對住的渴望。今天MyDesy帶大家欣賞十大創意社區,我們一同瞧瞧建築師對「住」有哪些 不同的需求。

UFO Houses of Sanchih

位於台灣北海岸-三芝鄉的飛蝶屋,於1971年興建,目前已荒廢無人居住。

Nakagin Capsule Tower

位於東京的膠囊大樓,每個膠囊般的小房間擁有衛浴、廚房等活動空間,是為前往東京上班的通勤人士所精心設計。

Linked Hybrid City Building, Beijing

位於北京的當代MOMA,由建築師Steven Holl 設計的空中之城,於2007年入選世界十大建築奇蹟。九棟的獨立大樓間以天橋串聯,象徵牽著手翩然起舞的舞者。

Mountain Dwellings, Copenhagen

Mountain Dwellings位於丹麥哥本哈根近郊,由Bjarke Ingels Group建築事務所設計。充分巧妙利用人造山坡,坡上建有80套採光良好隱私不易被侵犯的公寓;傾斜的坡下空間則規劃為立體汽車停車場。

Hakka Houses of Tulou Province, China

於12世紀出現大陸南方山村民居的智慧型建築-土樓,外型恰似城堡的土樓多為方形或圓形,主要為防衛禦敵,但同時具有防震、防火、防獸以及通風采光 好等特點。因防禦目的而建因此只有一個入 口,沒有對外窗戶。

Aillaud Towers, Paris

1977年由建築師Ailloud設計,位於巴黎郊區的Aillaud Towers因外型奇特亦被稱為Cloud Towers(雲塔),是當地的地標建築,但至今仍備受爭議。

18幢的高樓中,其中兩棟高達百公尺,為緩和高聳建築的突兀視覺,每棟建築皆以藍綠兩色的基礎色調,以不同的漆法上色,使每幢建築別具特色,被公認 為有趣的住宅社區型態。

Marina City, Chicago

位於芝加哥河畔的Marina City,外型別於一般大樓為圓柱形的雙塔結構看似玉米。1959年由建築師Bertrand Goldberg設計,為了居民的便利,Marina City內有完善的生活機能:劇院、商店、體育館、電影院、旅館、餐廳…等,整棟建築儼然就是一個小型社區,因此美稱為“城市中的城市”(city within a city)。

Wohnpark Alt-Erlaa, Vienna

在以上的社區相較之中,維也納的Wohnpark Alt-Erlaa 是更為龐大的社區。這龐大的社區總共有3172戶與3400個地下停車位與近一萬個空位,而這完整的社區包含了兩間診所、三 間學校、兩間托兒所、一間健身房、教堂、管理大樓與自己的購物中心,如果你到Vienna旅行你還會發現有屬於Alt-Erlaa 自己的捷運站喔。

The Citadel, Netherlands

荷蘭The Citadel (城堡)是世界第一個水上浮動公寓,由建築師Koen Olthuis為解決荷蘭與水爭地問題而推出的順應自然建築構思。與水共舞的城堡由60套公寓、一個停車場、及一個通往陸地的浮動碼頭所組成。每間公寓都擁有獨立的花園陽台,不僅如此也將能源問題納入城堡的設計考 量。

Habitat 67, Montreal

Habitat 67位於加拿大蒙特利爾的聖羅倫斯河畔,由建築師Moshe Safdie於1967年設計建造。在期盼善用人類棲息地的設計理念之下,將建築與自然生態結合,為居住於Habitat 67的居民建構綠色居住風格。

猶如樂高積木的外形是當地最具特色的創意建築。由三棟獨立公寓所組成的公寓群,共有158套公寓,每戶皆有陽台與花園,採光良好,空間規畫兼顧住戶隱私。

資料來源:THECOOLLI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