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5月16日

飛8分鐘 噴射人穿越大峽谷

更新日期:2011/05/12 06:30 蘋果日報

【王潔予╱綜合外電報導】曾背著「噴射翅膀」飛越英吉利海峽的瑞士冒險家羅希,7日成功挑戰美國大峽谷。他靠著降落傘降落地面前,像鳥一樣在峽谷上空翱翔8分鐘,不負「火箭人」、「噴射人」美名。

美國

現年51歲的羅希(Yves Rossy)曾任瑞士空軍戰機駕駛17年,卸下軍職後,研發出噴射翅膀裝,嘗試挑戰天險。有了飛越日內瓦湖、英吉利海峽的成功經驗,他再耗費兩年時間準備進軍美國大峽谷。

上周六,羅希先搭乘直升機,站在機身外左側,到達海拔2438公尺、峽谷西側蝙蝠岩上空,反身一躍而下,再啟動翅膀下方4具引擎,在距離峽谷表面320公尺處,盤旋8分鐘。

背54公斤噴射翅膀

重54.4公斤的噴射翅膀,外型有點像背包,下方引擎讓羅希在空中時速最快304公里。羅希最後藉著操控降落傘,安穩定點降落。英國廣播公司(BBC)記者形容羅希是「優雅」降落(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n4CX-8Eo_6I)。羅希形容這趟美國首飛,是他生命中最難忘的經驗之一,「不光因為大峽谷的壯麗,也榮幸能在美國(華拉派,Hualapai)原住民的聖地上飛翔。」

羅希原定6日進行這項挑戰,當時還邀記者到降落點採訪,卻沒料到,負責審核申請的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(FAA)在預定起飛時間前30分鐘才批准,羅希顧及大峽谷岩石遍布、地貌崎嶇,為了安全,只好喊卡。

沒邀記者後補照片

7日羅希沒邀記者採訪,而是事後發照片及錄影畫面,證明完成壯舉。

瑞士噴射人裝備小檔案

總重:約54.4公斤

翼展:約2公尺

引擎:4枚15到30公升的德製Jet-Cat P200噴氣引擎

燃料:混合煤油、5%潤滑用的汽輪機油

爬升力:約每分鐘329公尺

平均時速:200公里

飛行時間:6到12分鐘

資料來源:英國《每日郵報》
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110512/143/2re8d.html

熱天禁穿短褲 男童穿裙抗議

更新日期:2011/05/12 04:11

〔編譯管淑平/綜合報導〕英國一名12歲男童不滿學校即使在大熱天,仍禁止學生穿短褲上學,10日特地穿上及膝裙到學校,抗議校方這種歧視又不公平的規定。

這名就讀劍橋市附近尹平頓鄉村學院8年級的男童懷海德,10日穿著向他11歲姊姊借來的裙子,在30名同學舉著「要涼爽短褲、不要酷熱長褲」等標語力挺下,在學校抗議。他說,在炎熱的夏天,女生可以換穿裙子,但是男生就不准穿短褲,得穿長褲熱得直流汗,這種規定不公平,「歧視男生」,而且也會影響男生上課時的專注力和學習力。

男學生穿裙子抗議,其實也是鑽該校校規漏洞。

因為這項2年前實施的服裝規定,要求學生必須穿著「黑色素面長褲、或者無開叉及膝裙」,但是並未指明性別,這表示,男生也可以穿裙子,若校方禁止男生穿裙子就涉及歧視。校長坎貝爾承認這一點,說懷海德有充分權利穿裙子。

懷海德說,穿裙子的感覺和穿短褲一樣,「我一點都不覺得可笑、難為情」,而且他還打算繼續穿下去。至於他的父母則肯定兒子挺身捍衛他自己相信的事情,也認為這種抗議方式有創意。
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110512/78/2rdyc.html

驚雷暴雨後... 新店颳起龍捲風

更新日期:2011/05/12 18:43

今天午後,新北市新店區在一陣驚雷暴雨之後,竟然颳起了龍捲風,所到之處,所有地上雜物都更著旋轉翻飛,許多住在都市的居民,都是生平第一次親眼目睹龍捲風,紛紛用手機或相機拍下奇觀。

近距離觀察龍捲風的氣旋,就像爆炸後的濃煙,但是顏色更淺,騰空的速度更快,伴隨著震耳的風聲,所到之處,這座鐵皮工寮周邊,所有沒牢牢釘在地上的雜物、樹枝,全被颳起來旋轉翻飛。

時間就在12號中午,新北市新店區在一陣暴雷與強陣風之後,突然颳起龍捲風,絕大部分在地居民,都是生平首次親眼目睹,趕緊抓起相機、手機捕捉奇觀,眼看著龍捲風越捲越近,民眾趕緊關窗逃命,而在稍遠的距離之外,莊敬高中學生也顧不得午休,全部衝出教室,興奮的大叫。

而這段畫面距離更遠,卻捕捉到了龍捲風一度消失,又再度出現,就在一瞬之間,龍捲風的氣旋宛如一縷黑煙,又像是一條黑蛇,在空中掙扎扭曲,更是奇觀中的奇觀。
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110512/142/2rfei.html

馬祖特有種螢火蟲 下個月正式登錄

更新日期:2011/05/12 18:46 張益勤

螢火蟲的季節來臨,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宣布,在馬祖北竿和東莒島上發現新種雌光螢,命名為北竿雌光螢與黃緣雌光螢,特生中心組長何健鎔表示,下個月將把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期刊,正式登錄兩種螢火蟲特有種。

四、五月是螢火蟲的季節,農委會特生中心在連江縣發現新種螢火蟲雌光螢。特生中心組長何健鎔表示,雌光螢的雌蟲不會飛,求偶時會舉起發光的尾巴(如圖),吸引雄蟲趨光交配,平時則會像毛毛蟲一樣蠕動和和發出點狀的光。幼蟲也以馬陸為食,不像一般螢火蟲以蝸牛當做食物。

特生中心在馬祖新發現的北竿雌光螢與黃緣雌光螢,則是在外型與DNA序列分析上和其他雌光螢不一樣,因此決定將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,登錄為台灣特有種,與全球分享研究發現。何健鎔強調,臺灣目前有63種螢火蟲,其中5%為特有種,而雌光螢只有五種,連江縣就占了兩種,呼籲政府機關以永續的經營態度,降低路燈與水泥化對環境的傷害,維持生態資源的多樣性。
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110512/63/2rfd5.html

尖嘴利爪比人高 澳州雨林「殺人鳥」

更新日期:2011/05/12 22:19 黃羿文

澳洲有一種稀有的保護鳥類,叫做「食火雞」,這種鳥體積相當大,身長達到180公分,而且長有尖嘴利爪,因為個性兇猛,具有攻擊性,雙爪跟刀一樣利,又被稱為「殺人鳥」,由於氣候異常,導致食物鏈被破壞,當局擔心,這種食火雞可能會跑出雨林,攻擊人類。

澳洲東北部昆士蘭省,廣闊的熱帶雨林,孕育出不少稀有動植物,如此珍貴的自然環境,被列為世界遺產自然保護區,在當地導遊帶領下,這天要來尋找一種只棲息在昆士蘭和新幾內亞島的稀有鳥類「食火雞」。國家公園導遊:「那就是當爸爸的食火雞,旁邊還跟著三隻小食火雞。」

食火雞的特徵之一,就是牠那雙炯炯有神的大眼,成鳥平均體重有60公斤,最高還能長到180公分,比人還高,剛出生的小食火雞依偎在爸爸身邊,不同於一般鳥類,撫育幼鳥的任務,全由公的食火雞一肩擔起。

在尖嘴利爪還沒長成前,一旦離開食火雞爸爸保護的羽翼,小食火雞就會成為敵人眼中的大餐,這隻全長超過1公尺的澳洲樹巨蜥,正伺機而動。

機伶的食火雞爸爸一發現敵人,隨即張口,發出低沉聲音,聽到警告聲,小食火雞拔腿就跑,直奔爸爸身邊,不過,食火雞爸爸只對自己孩子展露慈父模樣,體型高大、擁有尖嘴利爪的食火雞,其實個性相當兇猛。

因具有攻擊性,又被稱為「殺人鳥」,今年二月席捲昆士蘭的颶風「亞西」破壞了當地的食物鏈,食火雞被迫離開雨林覓食,澳洲政府一度發出警告,要大家遠離餓壞的食火雞,以免遭到攻擊。
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110512/8/2rfqp.html

義大利考古隊 開挖「蒙娜麗莎」本尊遺骨

更新日期:2011/05/11 20:05 張子清

義大利考古團隊今天(11日)開始挖掘1名16世紀婦女的遺骨,據傳這名婦女是知名畫家達文西(Leonardo Da Vinci)傳世名畫「蒙娜麗莎的微笑」(Mona Lisa)當中的模特兒。

這支考古團隊表示,他們將使用地質雷達儀器找出這位模特兒本尊義大利女貴族麗莎.潔拉迪妮(Lisa Gherardini),然後再進行重建肖像技術,還原潔拉迪妮的真面目,並且和達文西畫作進行比較,解開「蒙娜麗莎的微笑」的一些謎團。許多人認為潔拉迪妮,就是蒙娜麗莎神秘微笑背後的真正主人。

這支考古團隊的女性發言人羅蔓諾(Stefania Romano)說,我們希望能找到潔拉迪妮的頭顱,然後重建一個肖像,看看與畫作裡的蒙娜麗莎有什麼不同。

這次挖掘骨骸的地點,是在佛羅倫斯(Florence)聖歐索拉修道院(Sant'Orsola)的一處地窖,目標是找到潔拉迪妮的遺骨,從中取得她的DNA(去氧核醣核酸),再重建她的肖相。

羅蔓諾說,考古團隊使用地質雷達儀器,偵測到潔拉迪妮可能就埋在聖歐索拉修道院一處地窖的地面下2公尺(6.5英呎)處。

而且她說,考古團隊裡的DNA專業人員也將根據潔拉迪妮後代的DNA樣本,找尋相符合的遺骨。

雖然這項挖掘計畫獲得佛羅倫斯地方議會的支持,但是一名自稱是潔拉迪妮後代的當地女貴族後裔卻反對說,不要打擾往生者的安寧,應該讓潔拉迪妮的遺骨長存於地底。

潔拉迪妮出生於1479年,1542年去世,她在嫁給富有的絲緞商人佛蘭契斯柯.戴.喬康道(Francesco del Giocondo)之後,改名為麗莎.戴.喬康道(Lisa del Giocondo)。

羅蔓諾說,在找到潔拉迪妮的遺骨後,將會把她的墳墓建為觀光景點,至於考古挖掘報告,則將在佛羅倫斯公開陳列。
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110511/58/2rd9k.html

人類海豚雙向溝通 可望成真

更新日期:2011/05/11 14:39 莊瑞萌

【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】人類與動物之間的溝通又再跨出一大步!美國科學家研發出可以接收與辨別海豚聲音的機器,並且打算透過收集到的聲音,排列成最基本的海豚語言單字,作為與海豚溝通的語言,如此便可達到雙向溝通的效果。

這套系統預計近日內將啟用測試,如果成功,距離人類能與動物溝通的日子將越來越近。

由佛羅里達州「野生海豚組織」發起人賀寧與喬治亞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史塔那所共同研發這種俗稱「CHAT」的系統,其功能可透過形狀如智慧型手機的電腦與2個水聽器(hydrophones),接收並辨識海豚所發出的聲音,潛水人員藉由LED燈辨別聲音的方向,事後將所有的聲音收集並加以分類後,排列成最基本的海豚語言單字。

根據研究人員賀寧表示,「過去許多研究都是透過犒賞魚,來與海豚進行所謂互動溝通,不過,真的能讓海豚與人類溝通的技術目前仍很少見,」她也表示,「CHAT」這種如同電話「一問一答」的溝通方式一旦測試成功,科學家就可以藉此直接與海豚進行雙向溝通。

早自1988年開始,就從事與野生海豚雙向溝通研究的賀寧認為,過去科學家曾利用符號或圖騰讓海豚進行簡單動作,不過,這些方法對海豚而言,最後都並不容易上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