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3月25日

研究:發臭海洋並非生物大滅絕主因

法新社 更新日期:2008/03/24 12:05 張仲琬

(法新社巴黎二十三日電) 今天刊登的研究指出,研究人員已排除生物大滅絕的主要理論假設。這場生物史上的最大災難,造成地球九成五海洋生物葬身海底,七成陸地生物毀滅殆盡。

  這場大災難發生在兩億五千萬年前的二疊紀末期。又稱為「大滅絕」或「大毀滅之母」。

  大滅絕也許已經過了數百萬年,也有愈來愈多的證據證實它的威力,像是世界各地都發現奇怪、化石化、變異的植物孢子。不過,大滅絕的成因,至今尚未明朗。

  英國研究人員認為,目前盛行的解釋,不是大滅絕的主因。現今盛行的理論認為,由於海洋含氧量益發低迷、充滿硫化物,海洋生物因而滅絕。「自然地球科學雜誌」今天報導這項研究。

  假設指出,海洋釋放出的大量硫化氫與火山作用散發的甲烷,對臭氧層有害。硫化氫就是腐敗蛋類排放出的化學物質。而臭氧層是平溫層中,阻隔太陽紫外線B的保護氣層。

  於是,地球表面上的生物遭到毀滅。當時硫化氫的濃度已經達到有毒程度,造成生物中毒,而它們的基因也受到日照改變。

  英國北部雪菲爾大學研究人員俾爾林領導的研究團隊,創造一個二維電腦模型,模擬大氣中的化學組成,來驗證這項假設。

  他們計算出的結果顯示,熱帶地區的大氣層底層,其實具緩衝氧化作用之效,能防止硫化氫嚴重破壞臭氧層。

  研究指出:「這些氣體似乎不可能是同時間陸地生物滅絕的原因」。

  其他解釋大滅絕成因的理論,還包括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影響,這種假設與約六千兩百萬年前毀滅恐龍的事件相似。

  這種「大震撼」,將會引發塵暴。塵暴不但覆蓋地球、遮蔽太陽並使植物枯萎。

  另一種理論則認為,地球遭到一陣短暫但威力猛烈的火山作用襲擊,火山引發的酸雨與全球暖化,造成生物滅亡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