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日期:
2008/02/27 07:20記者李承宇台北報導
大賣場販賣以蒟蒻製成的「假海參」,背後可能因素之一是海洋資源枯竭。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鄭明修表示,台灣自產可食用的海參種類已幾乎絕跡;國人嗜吃海參、魚翅這類水產生物的「海鮮文化」,使野生的經濟水產作物逐漸消失在台灣海域。
鄭明修指出,海參是高蛋白、低脂肪的食物,一百公克海參中,蛋白質含量最高可達七十公克;由於海參沒有肌肉,也沒有膽固醇,是饕客最愛的佳餚。海參大都生長在淺海礁岩或珊瑚礁區,很容易捕撈,「現在台灣可食用的海參種類已經快被吃完了」。
日 前出現以蒟蒻為原料的假海參,鄭明修無奈地表示,這些「假海參」、「假魚翅」對海洋資源保育而言,「說不定是另類的貢獻」。但他表示,不竭澤而漁,讓海洋 資源可永續利用,才是正道,「我們不能只有海鮮文化,而沒有海洋文化。」鄭明修對台灣沿岸漁源過度捕撈十分憂心,呼籲把海洋生物當成野生動物看待,而不只 是「海鮮」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